Technical Articles
All
Product Lines
Years
-
Apr. 22, 2025打開智慧工廠的魔法之門:OPC UA讓IIoT暢行無阻! 當今的工業通訊界面種類繁多,各家設備廠商如 Siemens、Keyence、Mitsubishi、Omron 等,往往採用自有或特定協定(如 Profibus、EtherNet/IP、CC-Link、Modbus 等),上述幾個通訊界面是無法互相溝通的,導致設備間缺乏一致的資料交換標準,增加系統整合的難度與成本。隨著智慧製造與異質系統整合需求上升,尋求一種中立、跨平台的通訊協定成為業界趨勢。 因此,OPC UA 應運而生,成為眾多通訊協定中的關鍵橋梁。它具備跨平台、跨廠牌、具備高安全性與彈性資料模型等優勢,能有效打破設備之間的資訊孤島,實現從感測層到雲端的無縫整合,為工業自動化與智慧製造鋪出一條標準化的通訊之路。
-
Apr. 15, 2025次世代電表 2025年台灣的次世代電表主要在安全性、電表精準度與主板的無線通訊上加入了BLE功能。 英國部分,次世代電表在天然氣與電力電錶,能提供大範圍的智慧功能。所有的住宅型用戶都將在智慧電表推行階段被提供一個「戶內電能顯示器」(In-Home Displat;IHD),它幾乎能即時顯示有多少電力正被使用中,並知曉即時電費。這項資訊能夠幫助用戶們控制並管理他們使用的電力,以節省電費並降低用電。除此之外,智慧電表亦將提供用戶更精準的帳單,因此,預估電表讀數的方式將走入歷史。
-
Apr. 08, 2025如何在 Macnica Sulfur Agilex 5 開發套件中構建 Boot Loader、Linux Kernel 和 SD 卡 提供Mpression Sulfur Type-A開發套件建構Boot Loader/Linux Kernel/SD Card的說明。本文說明基於以下連結的操作過程。
-
Mar. 24, 2025I3C 在伺服器上的應用 I3C介面旨在改進I2C介面的功能,同時保持向後相容性。它定義了主機處理器和週邊設備(例如,感測器)之間的標準多點介面。 實施I3C規範極大地增加了系統設計師取代現有介面(即I2C、SPI、UART)的靈活性,並支援系統(例如感測器子系統)中越來越複雜和多樣化的設備,同時盡可能降低成本。
-
Mar. 18, 2025按鍵太多嗎?來試試類比按鍵吧! 現在市面上常見的使用者輸入介面,最普遍的就當屬按鍵最為廣泛,但是常見的按鍵輸入類型大多是數位式的,數位按鍵一般狀況下是幾個按鍵就對應到幾個輸入腳位,因此使用到的輸入腳位也會較多,所以就有人發明利用按下不同的按鍵來導通不同的電阻,使的單一類比輸入腳位的電壓分壓有所不同來判斷所按的按鍵,因此類比按鍵模組所需要的MCU輸入腳位就會少很多。
-
Jan. 20, 2025TUXERA嵌入式檔案系統 檔案系統(File System) 是用於管理、儲存及檢索資料的軟體結構,為資料提供組織方式,目的是讓作業系統和應用程式能以標準化方式存取儲存裝置上的資料、檔案,負責處理檔案的建置、存取、儲存位置的管理、輸入/輸出以及使用者權限等…功能。 大部份的嵌入式系統裝置是為了特定用途所量身設計,被使用於交通、工業、國防、醫療應用並且很多是安裝於戶外的環境,特別需要韌性和與可靠性,裝置內的作業系統、應用程式和資料文件也需要有可靠的嵌入式檔案系統來支持才能確保這些重要的裝置或設備運行無誤。
-
Dec. 24, 2024人工智能成顯學,AI電腦為何能帶起龐大商機?核心電源提升散熱效能搶搭熱潮 AI PC是指具備人工智慧功能的個人電腦。其理念是將人工智能運算能力整合到個人電腦中,讓使用者可以直接在本地端執行 AI 應用程式,而無需連接到雲端伺服器。目前算是一項新興技術,且發展前景十分看好,預計在未來幾年,人工智能電腦的價格將會下降、效能將會提升,使用者會更加普及。
-
Dec. 04, 2024還在I2C嗎?I3C現已成熟。 MIPI I3C滿足了工程領域對將感測器整合在智慧型手機、物聯網、汽車和其他產品設計中的新型晶片到晶片介面的需求MIPI I3C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其在一個統一規格中整合了多種感測器介面方法。
-
Nov. 22, 2024輕鬆體驗Altera FPGA Ethernet Toolkit除錯工具 Ethernet Toolkit 是 Quartus Prime Pro 軟件中的一個工具,用於 FPGA運行時查看Altera FPGA Ethernet IP 的即時狀態資訊。Ethernet Toolkit 簡單來說,是 Altera FPGA Debug 工具,用於在目標 FPGA 中運行時查看Altera FPGA Ethernet IP 的實時狀態信息。 如果您正試圖找出為何無法正常運作或不符合預期,這對於您來說至關重要。
-
Nov. 11, 2024OLED、Mini LED、MicroLED: 誰能勝出 要理解液晶顯示技術的演進,我們需要從1889年說起,當時德國物理學家奧托·雷曼首次觀察到液晶現象。這項技術經過了百年的發展,直到20世紀70-80年代,才由夏普公司成功商業化。液晶顯示技術經歷了無數次的改進與優化,目的是讓顯示色彩更真實、屏幕效果更佳。 目前,主流的顯示技術分為兩大類:有背光和無背光顯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