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

因全球暖化導致的極端氣候,以及近年來能源及氣候變遷議題等影響性日趨重要,茂綸為減緩氣候變遷對公司營運衝擊,我們於2024年度起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建議(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的架構,分為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等,由永續發展委員會下各委員進行鑑別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並參酌外部顧問建議擬定後續的因應策略,並且每年定期向董事會報告,由董事會監控執行成效。

框架

11個項目

行動方案

治理

揭露組織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治理情況:
1. 描述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監督情況。
2. 描述管理階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角色。

茂綸氣候變遷相關討論與管理,由永續發展委員會進行討論及評估,氣候變遷相關決議經由董事會決議核定。委員會下設工作小組,由執行小組統籌結合各工作小組,每年針對TCFD氣候治理因應向董事會層級報告以供決策參考。

策略

針對組織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揭露實際及潛在與氣候
相關的衝擊:
1. 描述組織所鑑別的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2. 描述組織在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上與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衝擊。
3. 描述組織在策略上的韌性,並考慮不同氣候相關情境(包括2°C 或更嚴苛的情境)。

因應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影響本公司的策略和財務規劃,茂綸參考TC F D之氣候相關情境分析,使用定量與定性分析以便採取對應措施。本公司參考2℃情境(2DS)於永續推行委員會議中進行討論之短、中、長期區間定義,設定「0-1年」為短期、中期為「1-3年」、「3-10 年」為長期並據此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評估。氣候風險類型包含轉型風險與實體風險兩大類別,其分別再區分為政策與法規、技術、市場、聲譽,以及立即性和長期性。機會則區分為資源效率、能源來源、產品與服務、市場以及組織韌性。

風險管理

揭露組織如何鑑別、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
1. 描述組織在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和評估流程。
2. 描述組織在氣候相關風險的管理流程。
3. 描述氣候相關風險的鑑別、評估和管理流程如何整合在組織的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茂綸透過永續委員會議「TCFD氣候變遷相關財務揭露揭露討論會議」中完成風險鑑別,依據各單位提供氣候變遷因素可能造成公司營運轉型及實體風險與機會進行討論。並建置完善的氣候管理程序,包含:風險鑑別、情境樣態評估、管理、復原、調適等程序。本公司參考TCCIP資料進行情境分析,針對下方:
1.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 在氣候變遷下,颱風和豪雨都越加嚴重,將可能使公司之營運據點面臨天然災害,造成營運中斷或人員傷亡。
• SSP1-2.6 :21 世紀中、末臺灣平均年總降雨量增加幅度約為12%、16%。
21 世紀中、末平均年最大 1 日暴雨強度增加幅度約為 15.7%、15.3%。
• SSP5-8.5: 21 世紀中、末臺灣平均年總降雨量增加幅度約為15%、31%。
21 世紀中、末平均年最大 1 日暴雨強度增加幅度約為 20%、41.3%。
• SSP5-8.5:21 世紀中、末,影響臺灣颱風個數將減少約 15%、55%,
強颱比例將增加約 100%、50%,颱風降雨改變率將增加約20%、35%。
2. 『平均氣溫上升』
• SSP1-2.6:21 世紀中、末之年平均氣溫可能增加 1.3ºC、1.4ºC。各地高溫36ºC 以上日數增加,21 世紀中、末,增加幅度約 6.8 日、6.6 日。
• SSP5-8.5:21 世紀中、末之年平均氣溫可能上升超過1.8ºC、3.4ºC。各地高溫 36ºC 以上日數增加,21 世紀中、末,增加幅度約 8.5 日、48.1日,其中,以都市地區增加較其他地區顯著。

指標與目標

針對重大性的資訊,揭露用於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議題的
指標和目標:
1. 揭露組織依循策略和風險管理流程進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
2. 揭露範疇 1、範疇 2 和範疇 3(如適用)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風險。
3. 描述組織在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目標,以及落實該目標的表現。

茂綸依據TCFD氣候風險與機會所制定的指標項目,進一步設定目標:
1. 評估各重大耗能設備使用效率,減少用電量及能源使用量。
2. 找尋能源替代方案,增加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3. 逐步減少印刷品與紙張之使用。
4. 提升廢棄物回收循環再製、利用比例。
5. 2025年推動溫室氣體盤查,2026年完成溫室氣體盤查報告書。
6. 2027年溫室氣體盤查通過第三方查證。

風險與機會

類型

議題

風險因應/未來規劃

轉型風險

市場

客戶行為變化

1. 關注公司執行ESG環境面、社會面及公司治理績效展現,持續發行ESG報告書,對利害關係人關注議題,設定目標,持續運作。
2. 本公司致力於減緩氣候相關風險,透過積極尋求低碳節能的相關機會,在汰換老舊設備、更藉由代理新興低碳的產品,持續提升產品的性能與節能效能。

轉型風險

市場

原物料成本上漲

1. 與供應商保持密切聯繫。
2. 精實管理營運費用支出。
3. 持續關注原物料動態。
4. 多品牌採購擴大業務規模,提升整體供應鏈彈性,強化供應鏈在地化採購比例,因應原物料以及運輸等成本漲幅擴大。

實體風險

立即性

颱風、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嚴重程度提高

1. 因極端氣候事件增加,導致颱風、暴雨發生頻率增加,可能造成大範圍區域運輸中斷,影響供應鏈及客戶權益,經評估後可能造成財務之損失。本公司因應措施為開發多來源地之供應商,並建立颱風、暴雨相關緊急應變機制以減少立即性風險,此風險透過採購端即時因應對整體營運衝擊程度不至構成太大影響。
2. 為調適及因應極端氣候對於公司營運之影響,本公司除訂有「企業持續營運計劃」並投保天災相關保險外,亦與政府機關合作,評估氣候變遷可能會對公司所產生之實體風險,促請政府強化公共設施之氣候風險韌性。

實體風險

長期性

海平面上升

1. 持續評估新增或搬遷倉儲中心之必要性以及可行性。
2. 鑑別出屬高風險之倉庫據點,因位於地勢較高區域,評估若發生淹水實體風險對於設備及營運實際影響有限;當物流倉庫受平面上升影響,可在國外設立海外倉,透過在地化的庫存管理和物流網絡,可以靈活應對市場需求變化。在長期營運計劃中,已訂有「企業持續營運計劃」,定期監控相關風險及制定因應策略,並制定營運持續計劃。

機會

資源效率

使用更高效率的生產和配銷流程

1. 推動複合運輸模式,規劃最佳的短鏈運輸方案,降低運輸成本及減少碳排放。
2. 建構短鏈物流縮減供應鏈上下游實體物流節點,減少物流溫室氣體排放,並簡化供應鏈流程,因應各種業務型態建構數位服務平台。
3. 提升配銷流程效率、客戶黏著度、客戶滿意度,做出更好的業績預測與報告。

機會

能源來源

使用新技術

1. 使用低碳能源,2023年啟用DHL GoGr een Plus SAF永續燃油,減少碳排放,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2. 使用環保遮熱塗料,塗佈在冷氣室外機, 降低機台溫度,節省電費支出與碳排放。
3. 汰換高效率節能燈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