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化鎵的未來版圖:從消費電子到 AI 與智慧機器人
氮化鎵(GaN、Gallium nitride)作為一種新型的第三代寬能隙半導體材料,正悄悄地改變著我們日常使用的電子產品。憑藉其卓越的導熱效率、耐高溫及耐酸鹼等特性,GaN 能夠讓充電器做得更小、更輕,並在功率轉換上比傳統矽(Si)材質更具優勢。如今市售的氮化鎵充電器,即便體積輕巧,也能輕鬆達到 65W 以上的充電功率,同時支援 QC、PD 等多種快充協議,甚至足以為筆記型電腦充電。如果你最近購買過 USB-C 快充充電器,很可能就已經體驗過 GaN 技術的便利。
隨著製造成本的下降與傳統矽晶圓的差距縮小,GaN 的應用版圖正從消費電子擴展至更多高成長產業。
- AI 資料中心: 由於 AI 伺服器的用電需求逐漸飆升,電源輸出已從過去的 3.3kW 邁向 5.5kW 甚至 12kW。這意味著必須在有限的機架空間中,塞入更高的算力與功率密度。GaN 能夠在不增加體積的前提下,顯著提升電源轉換效率和功率密度,直接讓 AI 伺服器「更省電、多跑一點」。更進階的應用是將 GaN 與矽(Si)、碳化矽(SiC)等材料結合,在效率、功率密度與成本之間找到最佳平衡。
- 電動車: 在電動車領域,GaN 能讓車載充電器和 DC-DC 轉換器更高效、更輕巧,系統功率甚至可衝上 20kW 以上。若搭配高階 SiC 解決方案,還能打造更高效的 400V 或 800V 牽引逆變器,直接延長電動車的續航里程。
- 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對功率密度的要求極高。GaN 在高 PWM 頻率下,能輕鬆實現低損耗且更高精度的馬達控制,優化馬達運作效率並減少發熱。這對於需要大量關節與靈活動作的機器人來說,是一個極其實用的優勢。
GaN 的魔法:二維電子氣 (2DEG) 超高速通道
GaN 電晶體之所以性能卓越,核心在於一個天然現象:二維電子氣(2DEG)。你可以將 2DEG 想像成一條電子專用的超高速公路,它自然形成於氮化鎵(GaN)與一層薄薄的氮化鋁鎵(AlGaN)的交界處。
這個 2DEG 通道速度驚人,電子遷移率高達 2000 cm²/V·s,是頂級矽(Si)或碳化矽(SiC)元件的兩倍。此外,其電子密度也極高,帶來超低電阻和高效能。這正是 GaN 電晶體在電源應用(如充電器、逆變器和馬達驅動器)中表現如此出色的原因。
然而,問題來了:2DEG 是自然形成的,這意味著 GaN 電晶體天生就是「常開」(即Gate閘極不需外加觸發訊號時D-S就導通)。但為了電力系統的安全性,我們需要電晶體是「常關」(僅Gate閘極收到觸發訊號時才讓D-S導通)。 D-mode GaN(Depletion-mode GaN)與 E-mode GaN(Enhancement-mode GaN)的差異是它們實現「常關」的方式截然不同。
D-mode GaN(Depletion-mode GaN):順應自然,安全高效
D-mode GaN 採取了一個聰明的策略,它不改變 GaN 的天然 2DEG 超高速通道,而是將 GaN 電晶體與一個低壓矽 MOSFET 串聯。這樣的設計保留了 2DEG 的所有優點:高速、低電阻和高效率,同時確保設備預設為關閉狀態。
矽 MOSFET 在此扮演了可靠「守門員」的角色,它提供了 2.5V 至 4V 的正向閾值電壓,適用於各種電力系統。這種方法就像讓一輛賽車(GaN)盡情發揮它的速度,同時加裝一個可靠的煞車系統(矽 MOSFET)來確保安全。結果是,一個速度快、效率高且穩健的電晶體,其閘極可以承受高達 ±20V 的電壓,擁有極佳的可靠性。
D-mode GaN Cascode 結構如下圖一所示:

E-mode GaN(Enhancement-mode GaN):犧牲優勢,換取常關
相較之下,E-mode GaN 為了實現常關,卻犧牲了 GaN 的一些天然優勢。它直接修改 GaN 結構,降低了 2DEG 的電子密度,並在閘極下方加入一層 p 型摻雜的 GaN。這層 p 型 GaN 就像一個內建的「負電壓電池」,用來關閉 2DEG,但這帶來了不少代價:
- 效率降低: 降低 2DEG 的電子密度會增加電阻,導致更多功率損耗,效率通常比 D-mode GaN低。
- 閾值電壓低: E-mode GaN電晶體的閾值電壓約為 1.6V,在嘈雜或高功率環境中不夠穩定。這往往需要使用負閘極電壓(-3V),增加了電路複雜性和功率損耗。
- 閘極無隔離: 不同於 D-mode GaN的絕緣閘極,E-mode GaN用 p 型 GaN 取代了閘極介電層,導致正向偏壓下有顯著的閘極電流。其閘極只能承受 7V,否則容易損壞。
- 動態電阻問題:E-mode GaN電晶體有「動態電阻」問題,在切換時電阻會增加,導致更高的功率損耗和不可靠的性能。例如在 480V 時,其電阻增加約 27%,而 D-mode GaN僅增加 5%。
E-mode GaN 結構如下圖二所示:

破解關於 D-mode GaN 的迷思
關於 D-mode GaN 有幾個常見的誤解,讓我們來一一破解:
- 迷思一:矽 MOSFET 會增加太多電阻。
- 真相: 在 D-mode GaN 中,矽 MOSFET 只需承受少量電壓(幾十伏特),因此其電阻非常小,僅佔總電阻的不到 10%。它的反向恢復電荷(Qrr)也極低,比傳統矽元件好得多。
- 迷思二:E-mode GaN 沒有反向恢復電荷(Qrr)。
- 真相: 所有 GaN 電晶體在切換時都有輸出電容需要充電,因此 Qrr 永遠不會是零。D-mode GaN和 E-mode GaN的 Qrr 都存在,但D-mode GaN的設計能更好地處理此問題。
- 迷思三:D-mode GaN 容易產生振盪。
- 真相: D-mode GaN 的高增益使其切換速度很快,但只要遵循標準電路設計原則(例如減少閘極和電源迴路電感、選擇正確的閘極電阻或添加 RC 吸收器),就能輕鬆避免振盪,且不影響性能。
多功能性與未來適應性
D-mode GaN 不僅性能卓越,還具備高度多功能性。它能適配各種封裝,從通孔式到表面貼裝再到多晶片模組,適用於多樣化的應用。Renesas 公司的晶片堆疊技術能最大程度減少寄生電感,即使在高功率應用中也能保證頂尖性能。
此外,D-mode GaN 為未來做好了準備。它支援更高的電壓額定值(高達 1200V)和雙向開關,這對馬達驅動等新興應用至關重要。它還提供長達 5 微秒的短路耐受時間,滿足現代閘極驅動器的需求,且無需額外的複雜設計。相比之下,E-mode GaN 在這些方面顯得力不從心,特別是在高電壓應用中。
結論
在 GaN 電晶體的競爭中,常關D-mode GaN 無疑是贏家。透過順應 GaN 的天然優勢並搭配可靠的矽 MOSFET,D-mode GaN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效率、可靠性和多功能性。它避免了 E-mode GaN 的妥協,如 2DEG 性能下降、脆弱的閘極和動態電阻問題,使其成為下一代電力電子的首選。
無論你是設計一個小巧的充電器、高功率逆變器還是馬達驅動器,D-mode GaN 都能提供你所需的性能與可靠性。它不僅是一個電晶體,更是電力轉換領域的一場革命。
如Macnica所代理產品線Renesas的 D-mode GaN Cascode 產品提供電源相關應用上最常見的封裝產品(如下圖三),以滿足不同功率等級的設計需求。其優異的擴展性讓使用者能輕鬆擴展應用範圍,大幅簡化設計流程。

根據電源功率可應用的產業如下圖四所示: E-mode GaN (圖四)
